读者服务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- 读者服务 - 好书推荐 - 正文

世纪的哭泣

发布人:图书馆     作者:李祯 安卯   资料来源:图书馆    发布时间:2021-12-20   浏览次数:

世纪的哭泣

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宣传活动主题:“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”。

馆藏地址:2楼B/I/K综合库

索书号:I712.55/76

作者: [美]兰迪·希尔茨

出版社: 上海译文出版社

副标题: 艾滋病的故事

原作名: And The Band Played On

译者: 傅洁莹

出版年: 2020-1-31

页数: 758

定价: 88.00元

装帧: 平装

丛书: 译文纪实

ISBN: ****532781331

内容简介

作者以广泛而全面的新闻调查,讲了一个故事:

艾滋病,为什么会在美国流行?

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,时间就是生命?

故事是以时间为脉络呈现给大家的,在阅读过程中,你将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和获得性免疫综合征(AIDS)是如何在美国发现并扩散的,从中你将看到影响艾滋病的大量事件及各种人物,尤其是政府部门、医疗及研究机构、同性恋组织、媒体中的个体。它在以大量事实刻画人类的懦弱、绝望、自私、贪婪的同时,也以精彩的细节呈现了人类在死亡危机时的勇气、进取、无私、悲悯。

本书1987年获得石墙图书奖,作为20世纪美国同性恋历史上最具预见性的编年史,被译成7种语言。

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,1993年被HBO拍成电影,共获20项提名、9个奖项,包括1994年的艾美奖。

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“世纪之书”。被《时代周刊》列为“百大非虚构经典”。

作者简介

兰迪•希尔茨(Randy Shilts,1951—1994),1980年代初第一批意识到艾滋病问题的美国记者之一。

1975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新闻专业,但作为出柜的同性恋者,在当时报社和电视台的恐同环境下难以找到全职工作。

做了几年自由记者之后,1981年,他进入 《旧金山纪事报》,成为国内新闻记者,也是全职报道艾滋病的首位记者。他一直致力于艾滋病报道,包括医学、社会、政治影响方面,他的作品因极具叙事性、将个人故事与政治和社会报道交织在一起而备受赞誉,因此,他被誉为“同性恋生活的杰出的编年史作家和同性恋问题的发言人”。

1988年,希尔茨荣获美国新闻工作者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杰出作者奖。

1999年,纽约大学新闻系将希尔茨的1981年至1985年的艾滋病报道评为“美国20世纪新闻作品100强”的第44位。

在写作本书期间,他接受了艾滋病检测,并要求医生在他写完之前不要告诉他结果,以免影响他的客观判断。在把稿件交给出版商的当天,他被告知艾滋病病毒阳性,在服用抗艾滋病药物AZT几年后,1994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症。

原文摘录

以前,这个词将永远成为数百万美国人——尤其是美国同性恋公民——的人生分水岭。一边是患病后的生活,一边是患病前的美好记忆。 以前和以后。这种疾病把患者的人生分割成两部分,就好像大型战争或经济大萧条通常被作为理解一个社会的分界点。“以前”将承载着无数的细节记忆和旧日情怀。“以前”意味着天真和任性、理想主义和目中无人。最重要的是,这是死亡来临前的时光。准确来说,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死神已在人潮中推搡着前进,如同一个粗鲁的游客想要占据游行队伍的领头位置。然而,它的存在还尚未被察觉,仅有20或30名男同性恋明显感到身体有莫名的不舒服。而这一小群人将在这一天成为未来和过去的连接点。

——引自章节:2.光辉岁月

世上的邪恶总因无知而起。如果缺乏见识,善意也许会和恶意一样有害。总的来说,好人总比坏人多,然而问题不在这里,人的无知确有高低之别,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邪恶或有德,而最无可救药的邪恶是这样一种无知: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,于是乎声称自己有权杀戮。杀人犯的灵魂是昏盲的;如果没有真知灼见,也就没有真正的善良和崇高的仁爱。

——引自第六部分例行公事:1983 年7 月至12 月

与此同时,世界其他地区正在认识到艾滋病的威胁。1986年1月,全球51个国家报告了这种疾病;到1987年春,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上有13个国家报告了超过5。1万例病例。世卫组织警告说,到1991年,全球可能会产生300万艾滋病患者。 欧洲国家争相在全国开展教育工作。英国当局发起了大规模的艾滋病教育运动,通过广告牌、报纸广告和电视广告进行宣传,主题只有一个:“切勿死于无知。”事实上,到1987年初,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开展各方协调的教育运动的西方工业大国。

——引自章节:58.团聚